共青团改革 | 泰州高港:构建“三大体系”,激发“非公团建”活力
背景缘由
当前,伴随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工业化水平跨越式提升及人才引进战略的成功实施,非公企业团员青年占全区团员数量比重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工作成为必须要攻克的环节。改革前,医药高新区(高港区)“两新”领域团组织虽有很多,但与实现团员青年的服务覆盖、组织覆盖仍有一定差距。改革以来,团高港区委为做好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实现非公企业领域团组织健康发展,围绕增进团企认同、团青认同、青企认同,构建了“组织+企业+青年”的“三大体系”,进一步激发了“非公团建”活力。
(相关资料图)
主要做法
抓牢抓实组织体系
创新推动“两个覆盖”,织密团建网络
党团共建聚合力
突出顶层设计,联动区党工委(区委)组织部抓党团共建,联动经济条线,形成全区规上企业初步名单。团高港区委书记室带头实地走访重点行业领域规上企业80余家,掌握全区非公团建基本情况,结合区情实际,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印发《关于开展医药高新区(高港区)规上企业团建“四个集中”攻坚行动的通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指导园区、镇街团(工)委抓好基层团组织建设,推动园区、镇街与工信、发改、商务、统计、市场监管等行业条线的沟通协作,形成团建工作合力。
点线结合建底册
指导各园区、镇街团(工)委通过“线上联系+实地走访”的调研方式,深入到非公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疫情后实际运营状况、团员数量、35周岁以下青年数量、团组织建设等基本信息,形成团建工作底册,为团(总)支部“集中整顿”和非公企业团组织“集中组建”打好基础。
两个覆盖强组织
通过集中推进团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扩大团的“有形”和“有效”覆盖。在组织覆盖方面,推动有团员的非公企业采取单独组建、片区联建、挂靠联建、行业联建等方式组建团组织;将社会领域团员发展名额向无团员的非公企业倾斜,逐步实现非公企业有团员全覆盖。在工作覆盖方面,通过成立团组织、选派团建工作联络员、组建青年社团组织等方式形成管理和联络覆盖;对就业流动性较大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联合邮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成立了快递、外卖等行业团工委。
做精做细赋能体系
助力发展“搭平台”,护航企业“敢干”
搭建企业交流平台
根据高港区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石化及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方向,进行不同产业主题的相互走访交流,征集企业瓶颈难题和发展需求,并以行业为单元进行外出考察,观摩先进地区相应产业龙头企业,学习先进经验、搭建桥梁纽带、促成合作机会。推动银企合作,联动相关银行探索推出面向青商企业的金融产品,帮助青商企业缓解资金压力。通过组织区内医药企业与砀山县考察团、省药监及检查分局开展座谈交流,召开医药高新区(高港区)青年企业家新春茶会话,增进政企间沟通和企业间了解。
搭建校地互动平台
策划打造“高新高港开放日”线路、“团团带你看青商”等主题活动,邀请高校学子参观高港区内重点企业,与行业大咖、HR面对面畅谈创业就业,增进高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创业就业意愿;通过与驻泰高校开展校地合作,打造就业见习实训基地,组织青商会企业家到泰州市内高校开展“青商校园行”活动,向泰州市内的高校毕业生讲述企业文化、行业前沿、发展前景等内容,为企业招才形成定向引导。
搭建人才引育平台
新开展“直播荐岗”活动,对外宣传推介高港区优质企业,期间共有1.8万名求职者参与活动。为实现企业引才与青年就业的双向奔赴,在微信公众号开辟“招聘直通车”专栏,团高港区委主动对接联络辖区企业,目前已发布11期“招聘直通车”,涵盖65家企业、637个岗位招聘信息。为高新技术企业牵线“青年博士联谊会”,开拓企业人才选育、科研支持、产业融合等渠道,给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插上翅膀。
提优提质服务体系
当好青年“暖心人”,激发内生动力
拓展“朋友圈”
让企业青年更有“归属感”
为解决企业单身青年的婚恋需求,结合“情人节”“七夕”等节点,高品质开展“一见青新”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为丰富青年业余生活,保持向上心态,实施“造浪计划”,为各领域青年提供学习交流的舞台;开展“高新有‘礼’,伴我‘童’行”“拾光慢跑”“濯清高新”青年人才公益跑等文娱活动,丰富企业青年业余生活。开展“一见青新”青年交友联谊活动。为丰富青年业余生活,保持向上心态,实施“造浪计划”,为各领域青年提供学习交流的舞台;开展“高新有‘礼’,伴我‘童’行”“拾光慢跑”“濯清高新”青年人才公益跑等文娱活动,丰富企业青年业余生活。
增强“融入度”
让企业青年更有“获得感”
为了让企业青年展现青年风采,实现青春价值,满足他们服务家乡、回馈社会的需求,宣传号召企业青年通过“濯清高新”平台提供城市建设问题线索,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邀请优秀企业家参加“学子返家乡”活动,和寒暑假期间返乡大学生交流工作经验,分享工作心得;近年来,青年企业家在团高港区委号召下围绕疫情防控、乡村振兴等方面捐赠物资价值近百万元。开展了青商礼遇季主题活动为企业家送上关怀温暖,为有意向的青年企业家34人提供免费基因检测。
集聚“青力量”
让企业青年更有“荣誉感”
挖掘先进典型引领,推动团建促企建,以围绕企业中心、服务发展大局为工作主线,持续深入开展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青年突击队、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动,不断擦亮共青团“青”字号工作品牌,1名企业家获评“全国五四青年奖章”,2名高层次科研人员获评江苏省“我身边的好青年”,32家企业获评市级及以上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57名企业青年获评各类团属荣誉,形成了较强的典型示范引领效应。
改革成效
团建向非公领域走深夯实,提升组织力、向心力。 集聚“两新”组织等非公领域团员青年,加强非公领域团组织建设是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工作的有力抓手。坚持非公团建“扩面”“抓活”两步走,通过“双覆盖”工作法,既抓团组织建设,也管团组织活力,让广大青年主动向团组织靠拢,主动向团员团干靠齐,让“硬核团建”成为高港共青团的“第一招牌”。
工作向求真务实纵深推进,提升引领力、服务力。 打破传统模式,结合街区商圈、红色景区、青年人才驿站等实体化建设运营青年之家等团属阵地,把握企业青年社会心态、生活需求,提供新模式新思路的红色宣讲、青商培训、亲子联谊等活动,真正把青年人才凝聚好、引领好、服务好。
航标向党政关切定位聚焦,提升贡献度、参与度。 改革以来,不断以服务中心大局为导向,发扬“四敢”精神和“四千”精神,通过发挥志愿服务、招才引智、助企纾困等方面的作用,在社会面上赢得了广泛赞誉,取得了党委的支持和认可,为接下来更好推动团建工作提供了澎湃动力。
作者:团泰州市高港区委
标签: